当下,抖音跟小红书已然成了企业做品牌推广、触达用户的关键战场。不过呢,随着平台用户数量慢慢趋于饱和,新账号就跟雨后春笋似的蹭蹭往外冒,流量的竞争那叫一个激烈,都快白热化了。企业普遍都碰上了“流量不好拿、用户留不住”的难题,怎么在这竞争超激烈的红海市场里杀出一条路,成了品牌方急得抓耳挠腮要解决的麻烦事儿。这篇文章会从流量分配的逻辑、内容创新的法子、技术赋能的办法还有广告投放的策略这四个方面,给企业提供一套系统的解决办法。
一、流量困境到底咋回事:供需不匹配和算法规则的双重“夹击”
流量分配就像一场“你死我活”的较量
抖音、小红书这些平台用的都是“去中心化 + 算法推荐”的流量分配方式。当用户总量增长速度慢下来(就像抖音日活用户增长慢慢平稳了),可新账号却跟潮水一样涌来,流量池就被分得七零八落。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,2023年小红书企业号数量同比涨了120%,可平台日均活跃用户增速才8%,这供需一失衡,单个账号的曝光机会就大大减少了。
算法规则里的“富者越富”现象
平台算法更倾向于把流量给那些头部账号。就拿抖音来说吧,完播率、互动率、内容原创度这些指标凑在一起,就构成了账号的权重。中小企业要是没点内容创新和运营的经验,很容易就掉进“播放低 - 互动低 - 推荐低”的恶性循环里。
用户注意力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飞
用户每天刷短视频的时间倒是越来越长,可注意力都被分散到好多细分领域去了。比如说,小红书上“户外露营”“宠物经济”这些垂直赛道流量蹭蹭往上涨,泛娱乐内容的流量就被稀释了。企业要是还死抱着传统的内容形式不放,根本就碰不到目标用户。
二、内容怎么破局:从“大家都一样”到“和别人不一样”
用户洞察:精准找到需求缺口
企业得靠数据工具(像新抖、千瓜数据)来分析用户的画像和内容偏好。比如说,有个美妆品牌发现小红书用户对“成分党”内容的需求一下子多了起来,就推出了“实验室测评”系列视频,播放量一下子涨了300%。核心策略有这些:
痛点挖掘:通过评论区里经常出现的词、搜索热词来定位用户的需求(像“敏感肌能用”“平价替代品”)。场景化内容:把产品放到用户真实的生活场景里(比如职场穿搭、母婴育儿),让用户更有代入感。
情感共鸣:打造“品牌故事 + 用户证言”的内容,提升用户的信任感。
内容创新:从“追热点流量”到“输出有价值的东西”
形式升级:抖音上“剧情 + 产品植入”的模式都快烂大街了,企业可以试试“知识科普 + 产品测评”(比如美妆品牌拆解成分表)、“互动挑战 + 品牌露出”(比如食品品牌发起“创意吃法大赛”)。
垂直深耕:小红书用户对专业内容的需求可大了,企业可以打造“行业专家”的人设。就像母婴品牌推出“育儿知识 + 产品推荐”的专栏,粉丝留存率涨了45%。
UGC联动:发起用户一起创作的活动(比如抖音话题挑战赛),靠用户生成内容(UGC)来扩大传播范围。
出圈策略:跨界合作和蹭热点
跨界IP合作:比如餐饮品牌和热门动漫IP联名,在抖音发起“二次元主题店打卡”活动,一条视频播放量就破了千万。
热点快速响应:建立热点监测的机制,24小时内就做出相关的内容。就像某运动品牌在冬奥会期间推出“冠军同款装备”的短视频,播放量超过了500万。
三、技术赋能:靠数据和工具提升效率
数据驱动的内容优化
A/B测试:给同一个产品做几个不同版本的视频(比如封面风格不一样、文案不一样),通过抖音“创作者服务中心”或者小红书“蒲公英平台”来测试数据,选个最好的方案。关键词布局:在标题、标签、评论区多放一些长尾关键词(像“敏感肌防晒霜推荐”“职场新人穿搭技巧”),提升搜索曝光率。
工具提效:自动化和智能化
内容生产工具:用剪映(抖音)、Canva(小红书)这些模板化的工具,能快速做出标准化的内容,降低创作的难度。私域运营工具:通过企业号后台的粉丝画像、互动分析功能,精准地给用户推送个性化的内容。就像某家居品牌根据用户的地域标签推送本地化的促销信息,转化率涨了20%。
技术防限流
规避算法雷区:别干搬运、硬广这些违规的事儿,定期查查账号的权重(比如抖音“账号检测”功能)。矩阵化布局:通过主账号 + 子账号(比如区域账号、垂类账号)来扩大覆盖范围,同时别让内容太一样,不然账号之间会抢流量。
提升账号活跃度
账号活跃度对抖音和小红书来说可太重要了。从平台的逻辑来看,算法会偷偷奖励那些活跃的账号,抖音流量池晋级得靠持续的互动数据,要是断更了,权重就会下降;小红书活跃的账号在搜索排名里更有优势,也更容易得到流量扶持。火美研发的“自媒体营销系统”,就是冲着解决这个痛点来的,它能代替人工批量让账号活跃起来。
四、广告投放:精准找到用户,让投入产出比最大化
官方广告工具咋选
抖音:DOU +(加热工具)适合让单条视频火起来,Feed流(信息流广告)适合做品牌曝光,巨量千川(电商广告)适合带货转化。小红书:聚光平台(信息流 + 搜索广告)能定向用户的兴趣标签,蒲公英平台(达人合作)适合做种草营销。
投放策略优化
预算分配:用“小额多频”的测试策略,一开始每条视频用500 - 1000元的预算来测试不同的定向条件(像年龄、地域、兴趣),根据数据反馈来调整投放。OCPM智能出价:利用平台算法自动优化出价,保证广告能展示给那些转化意愿高的用户。就像某服装品牌通过OCPM投放,把加购成本降低了30%。
落地页优化:广告链接要连到转化率高的商品页或者专题页,别跳转到那些效率低的页面。就像某食品品牌把广告链接到“限时折扣”页面,转化率涨了50%。
长效经营:广告和内容一起发力
种草 - 拔草闭环:在小红书发完种草笔记后,通过抖音直播来承接流量,实现从内容种草到电商转化的无缝衔接。
私域沉淀:通过广告引导用户关注企业号,后面再用私信、社群运营来提升复购率。
五、案例:某美妆品牌的破局之路
内容创新:推出了“成分实验室”系列短视频,邀请皮肤科医生来解读产品成分,一条视频播放量就破了百万,粉丝涨了20%。技术赋能:通过抖音巨量千川投放,结合用户画像定向推送,广告ROI达到了1:5,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多了。
私域运营:把广告流量引导到企业微信社群,通过专属优惠券、会员日活动来提升复购率,社群用户月均消费额涨了40%。
结语
在抖音、小红书流量红利慢慢没了的大背景下,企业得把“只看重流量”的想法扔掉,改成“内容质量 + 技术赋能 + 精准投放”的复合策略。通过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、打造和别人不一样的内容、好好利用技术工具和广告投放,企业就能在这竞争超激烈的自媒体生态里建起自己的品牌护城河,实现从“拿流量”到“留住用户”的转变。以后啊,只有一直创新、精细地运营,才能在竞争这么激烈的地方站稳脚跟。